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,孩子天生就具备爱心,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。婴儿一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,如果旁边有孩子哭,他会随之一起哭。一两岁时,孩子看到别人哭,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,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,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,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。到了五六岁时,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,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,什么时候该让其独处。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。然而有些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他们的爱心却越来越缺乏。
有这样一个母亲,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,她在平时不让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。尽管她的孩子已经10岁了,但是洗头洗脚、扫地铺床、倒垃圾、洗鞋袜等,都不会做。一个假期里她试着想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,如拿牛奶、刷鞋子、打扫自己的卧室等。可是,才干了两三天,孩子就不耐烦、不愿干了,并说“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,不是让家长偷懒的”。还有一天,她头痛发烧,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。孩子放学回来,不但不讲一句关心、体贴的话,反而大喊:“你肚子不饿,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?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再睡!要不,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!”听到这些话,她流下了伤心的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