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的科幻活动越来越多、越来越热闹华丽,科幻奖也已有十几个、最高奖金达百万元人民币,但期待中的精品还是较少。《三体》问世十年后,就再没有产生这样的轰动作品。这是否是一种能被接受的常态化呢?毕竟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“三体现象”。但这仍然不能阻止我们对精品的追求。我看到有读者给我留言:“斗胆说一句,科幻作品虽然越来越多,但总觉得令人惊艳、拥有瑰丽世界观的仍然是不够。”
国内创作之外,近年译作的增加也十分迅猛。我们的科幻,从生成到发展,都一直受着国外的影响,特别是不少灵感来自美国这个科幻大本营。我觉得中国科幻仍然需要潜心向世界学习。但是译作现在有些鱼龙混杂,有些译作的质量仍需要提高。另外国际环境的变化也给引进工作带来了影响。
被寄予很高期待的科幻电影,自《流浪地球》后也在不断努力,但是距离受众的愿望还有明显的距离,实践或许正在证明,科幻电影终究是最难的一件事情。急功近利蹭热点的几乎都很难成功。
许多地方在搞科幻产业化,不少资本涌入科幻圈,但从打雷到下雨,再到怎么能有更大的雨下,仍在探索。科幻产业园区到底怎么打造?科幻究竟是不是人民生活的刚需品?科幻产业的投入怎样才能创造出应有效益?这些都还需要用事实来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