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引用的信,都是讲究信用、说话算数的意思。
忠与信的前提是诚。诚就是不自欺、不欺人,也不被人欺,就是表里如一、心口如一,就是言行一致。孔子说:“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(《公冶长篇》) “匿其怨而友其人”,就是自欺欺人,就是不诚。“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”(《为政篇》),也是不诚的表现。关于诚,孔子说:“君子不以口誉人,则民作忠。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,问人之饥则食之,称人之美则爵之。”(《礼记·表记》)
与恕相对的是怨。待人不宽,不能宽恕别人的过失、为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耿耿于怀,这些都是怨。孔子把忠恕作为终身坚守的美德,认为“正己而不求诸于人则无怨”,所以能做到“人不知,而不愠”和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。
当然,无论是忠、信还是恕、宽,都涉及中庸的问题,也就是要是非分明、把握原则。所以有人问孔子“以德报怨,何如”时,孔子说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(《宪问篇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