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过多久,当杰克逊再一次以这个主题发表演说时,他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,就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矿藏和财富一样,阐发了与作者大相径庭的观点。因而,他的演讲自始自终都不是复述。有时,意见相左可以说是对演讲者的最大激励。
同一个人,两周之内,就同一个主题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讲,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,但这却是正确的准备使然!
现在,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,从中能够理解到,演讲前准备与否将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。
弗兰先生是华盛顿特区公共演讲班的一名学员。一天下午,他要进行一场赞美首都的演讲。演讲前,他只是在未加思考的情况下匆忙地搜集了一点事实材料,而这些材料是从哪来的呢?它们都来源于一家报社发行的压缩本小册子。而这上面的事实听起来都十分干涩、生硬,且没有一点逻辑性。在加上他对这个演讲主题准备不够充分,因此,他很难调动自己的激情。他自己都认为这场演讲没有多少意义可言,整个过程都平淡、乏味。
又过了两个星期,有一件事使弗兰颇为触动:在公共停车场上,他的车被偷了。于是他立刻飞奔到警察局报案,并且许诺破案后必有重谢,但这些都是徒劳无功的。警员们坦诚地说,处理这种案件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一个星期前,这些人还在街上闲逛,手里拿着粉笔,因为弗兰先生停车超时十五分钟而给了他一张罚单。想到这里,弗兰先生被这些整日繁忙而又无暇抓捕犯罪的“粉笔警察”激怒了。他开始愤愤不平起来,他有话要说,而这些话并不是报社印刷的小册子上的语言,而是从他那活生生的生活经历中流露出来的。这是人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,它真正将弗兰先生的感情和信念唤醒了。在对华盛顿溢满赞誉之词的演讲中,虽然弗兰的言语并不怎么顺畅,可现在,他只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,有感而发、直抒胸臆,对警察的怨言可以喷涌而出,就像处于活跃期的维苏威尔斯火山那样。这样的演讲基本上不会失败,因为它是经历与感悟的完美结合。